
祭戴安澜将军[———]
东夷不顺,万方云扰。桓恒将军,奉命征讨。台儿庄后,又昆仑关。战场一曲,声满河山。苦战东瓜,再克棠吉。突进郎科,彼苍为泣。雨浸创口,血洗征衣。毛邦村里,命尽重围。祖国中兴,将何以报!招子之魂,中南半岛。
编者与戴安澜将军曾并肩参加过“昆仑关”战役,他是荣誉师右翼的第二百师师长。后远征缅甸,壮烈殉国。当时,毛泽东、周恩来和朱德等同志送有挽联致祭。解放后,毛泽东同志为之签发烈士证书。诔张自忠将军[1940年]
其立志也坚,其制行也烈。初啮齿于危疆,终受命于前敌。身死功成,为民族之光荣与军人之圭臬。
张将军是抗战中早期在战场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——集团军中将总司令(追赠上将)。一九四O年在湖北牺牲,蒋介石明令表扬,并命令全军学习。抗战之初曾有一段坎坷的经历。《编者的话》中曾提到,注于先生诗,是从文史着眼。这里对张将军略作叙述。张将军为西北军骁将之一,七七事变,留北平与日人周旋,冀求政治解决。但现实教育了他,不仅不能,且受到奇耻大辱,乃化装南行。时不见谅于国人,多目为“汉奸”,也未得到他的老上司冯玉祥先生的谅解。三七年十一月,鹿钟麒任第一战区副长官,成立伊始,尚在列车上办公,时驻郑州。张将军趋见鹿先生(编者时为参谋处科长),要求鹿向蒋介石要求,仍回部队工作。电报是由编者草拟的。很快即接到批准的回电。解放后,我曾看到文史资料,有说是冯先生向蒋介石缓颊而得恢复军长之职,《李宗仁回忆录》则说是他向蒋介石说情。这都非史实,笔者早有为文更正之意,今借此注留下真实史料一则(另有细节、旁证从略)。此诔作于1940年。西安负土坟阵亡将士碑哀辞[———]
民族之战士!战於是,
守於是,葬汝骨於是!
世界不平,决然扫荡。
民生固穷,孰为此状!
以主义为垣墉,以精诚为甲仗。
碧血兮黄花,繁华兮冢上。
革命成功兮歌永壮!围城之役西安负土坟殉难人民碑辞[1927年]
长安之民,为革命守。
长安之城,为革命有。
以牺牲而求解放兮,得脱人群於锁钮。
世方同此饥疲兮,御长围之既久。
伫白日兮青天,慰幽灵兮不朽。
此《碑辞》和下面《哀辞》,均作于1927年初。作者自注:“此碑十五年(1926)立于西安。”按:“负土坟”,在今革命公囩。碑是否保存?待考。陕西靖国军董振五少将墓志铭[———]
勿幕不独文,义安不独武。
后起之芵,厥惟振五。
大雪漫漫,周原膴膴。
遗恨难忘,河山金鼓。
大王村之血,白龙坛之庑,
关西壶浆之遗民,渭北薪胆之旧部。
祝英灵兮来归,问来归兮否否。
水火深矣,哀哀三辅!
碧血青山,皇天后土。
此《铭》作于二十年代之初。作者自注:“井勿幕、张义安为靖国军名将。皆死难者。大王村,武功战场。白龙讲坛,葬地。”按:董振五,陕西扶风人,靖国军创始人之一。与张义安最为友善。作战英勇。于1919年与邓宝珊、杨虎城增援武功、周至时,英勇牺牲,年仅二十六岁。后追赠少将。题张默君白华草堂京闱诗稿三首[1945年]
一
[越调天净沙]风风雨雨京华,明明晦晦天涯。苦苦辛辛作者。至公堂下,犹馀几卷簪花。
二
[前调]犹馀几卷簪花,晦明风雨兴嗟。玉尺楼前泪洒。风流如乍,哀吟响遍中华。
三
[前调]哀吟响遍中华,草堂似有云遮。展卷凄凉赋马。国殇歌罢,合称忠孝名家。
此曲至[中吕醉高歌](闻日本乞降),均作于1945年。祝民国二十八年二首[1939年]
一
[双调拨不断]吾同胞,都知道,今年战事应全好。入寇胡儿马不骄,中兴祖国天方晓。反攻时到。
二
[前调]信今年,异往年,今年国运应全转。运转人人唱凯旋,凯旋世世无患。但无忘,国家多难。
此曲至[越调天净沙](寄孙总司令蔚如),均作于1939年。题太炎遗像[———]
[双调拨不断]自民呼,及民吁,当年共作神州主。垂老请囚戏本初。伤时掷笔哭渔父。到此时先生知否?
作者自注:“余办《神州日报》时,自称‘神州旧主’。《民吁报》失败时,余至东京,先生曰:‘我亦神州旧主,能不助君!’”按:曲中“伤时掷笔哭渔父”,是指1913年太炎先生在北京袁世凯狱中闻宋教仁先生在上海被刺消息,篆书“渔父”(宋教仁)二字。作者为之刻在宋墓石碑上。浣溪沙 寿贾煜如先生八十[1959年]
一水黄流两老人,白头相映倍相亲。论诗贤者最精神。 当代多能成百岁,先生善自保青春。河山并寿世无伦。
此词作于1959年。青年节歌[———]
青年节,青年节。
黄花岗上青年血。
中华儿女,报国的意志坚如铁。
坚如铁,更团结。
小则为豪杰,
大则为圣哲。
学七十二烈士,
与革命者的伟大修洁。黄花岗歌[———]
黄花岗,黄花岗。
黄花岗上黄花香。
好青年百折不回的造成黄花岗。
黄花岗,就是青年的好战场。
七十二烈士的英魂自堂堂。
黄花岗,礼国殇!
此歌和下面一首作于何时不悉,根据台本,可能作于到台湾之后。黄埔战死者的挽歌[1928年]
光荣啊光荣,你们是革命的前军。“黄埔精神”,“黄埔精神”。我们不说甚么“人杰”,也不说甚么“地灵”,我只知你们是三民主义的精兵。你们的校训啊:“亲爱精诚”。你们为解放被压迫的人们而英勇猛战,慷慨牺牲。从民众的呼声里,完成了你们伟大的革命人生。
此歌作于1928年。按:作者为黄埔军校校务委员,黄埔初成立时,称岛上小山为升旗山。作者曾题对联一副;“登高望远海(上)一马定中原(下)”读之使人胸襟广阔,斗志昂扬!民治园口号[1921年]
第一唱来官员听,你把百姓莫看轻。
民国官员是公仆,百姓雇你做长工。
此首是二十年代前后的靖国军时期,作者勖勉袍泽的作品。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态度。共有十二首,此为第一。系九十高龄刘依仁老先生(陕西文史馆员)口述给编者的。刘老应允继续回忆并设法征集。此诗虽七绝体例,却以口语表达。故编入白话诗篇内。四十七年诗人节赴台东诗人 大会归而整理得诗三首(录二)[1958年]
一
大武山头日丽,太平洋面云开。
我亦中兴鼓手,今年与会东台。
二
大武山中老树,太平洋里渔船。
伟大景色待写,他日再去花莲。
此首作于1958年,作者在这次诗人节大会上,演说中有:“现在国家推行的是国语,而我们作诗用的是古韵,这样一来,不知埋没了多少天才,损失了多少天才,损失了多少好诗,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,我们用古人的口语莱作诗;其难以自见。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,和接近大众,第一要改用国语的平仄与韵,这是我蓄之于心的多年愿望。”按:大武山疑太武山之误。杨啸霞先生八十寿[1954年]
辋溪翁,诗几卷,酒几钟。辋溪翁,菊几畦,兰几丛,老作园丁兴不穷。辛苦耕耘数十载,于今亲见百花红。
此首和下面一首,均作于1954年。此诗最后四句编者删。
共 46 页 第 1 页 一页 15 条 下一页